还噌噌发亮。卢大伟在他家里拿出父亲的一把美国的勃朗宁手枪,个头大口径大,他甚至还带何胜亮到大院外面的湖边,对着野鸟开了几枪。何胜亮在父亲的衣箱里发现了一把镀络的白色勃朗宁小手枪,那应该是原国民党高级军官的配枪,他常常和弟弟偷偷拿来玩耍。有一次父亲擦枪走火,将书桌打了一个大洞。史无前例的运动开始前,所有领导干部的配枪都上交了。他也曾拿把气枪和火枪经常去周边打猎,很多鸟儿死于枪下,难忘有只美丽的翠鸟还被做成标本。如今这一切美丽的自然环境都被消失了,儿童们再也不能亲近大自然了,出门只见水泥钢材建的高楼大厦。
那时流行一句话: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边苦作舟。由于看书多,接触了不少青少年科技,他会自己组装收音机和制作航模。那时还没有晶体管,买来的收音机都是电子管的,又大又耗电。何胜亮做的是矿石收音机,只花几角钱,买个塑封的可用弹簧针改变频率的矿石,加个线圈和耳机,用竹竿挑起一个铜丝弯的圆圈绑在屋顶当天线,引线下来接通线圈,就可以收听当地电台的广播了,睡在床上听音乐,当催眠曲。他把这技术也和瞿志高等朋友分享,院子里多家屋顶顿时插满了天线。制作航模就比较复杂,买来胶合板,按图纸裁好形状后再用胶水粘成军舰形状,上面还有舰桥和炮塔,里面安装电动机和电池,带动船尾的螺旋桨,有舵,放到湖里就看到那航模刺开水面,形成八字形的波光,有舵使它转圈圈,回来就用一根绳子拉回来。小伙伴们看得傻傻的,个个佩服何胜亮的动手能力。
他在图书馆经常看的热门杂志是《知识就是力量》和《航空知识》。图书馆墙上张贴有一段马克思的名言:在科学的道路上,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,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们,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。
那时候,每逢周末,父亲常常带着兄弟两人去看电影,那是最惬意的事。如果是夏日的夜晚,星斗满天,凉风习习,父子三人慢慢散步到附近的工人文化宫,看露天场的电影,另外工人电影院也有露天场。一个露天场地安装了几十排水泥做的座椅,前面挂一块白白的黑边大银幕,距离银幕三十多米就有两台放映机,放映员将胶片放到那机器里,滋滋响着,于是就放出了各种不同的电影,记得那时候最好看的有刘三姐,南征北战等等,最搞笑的是喜剧片,有女理发师,大李老李和小李等,苏联的影片运虎记应该排喜剧榜首,那是让人笑得岔气,几乎笑破肚皮。再好的家庭也有闹矛盾的时候。那天妈妈从菜场买回了两条鱼,何胜亮就看见爸爸突然大发雷霆说,有菜有蛋吃了,你还买什么鱼?他一发怒将两条鱼丢到了窗外。妈妈委屈地说,很久不吃鱼了,给孩子们改善生活有什么不好呢?爸爸说,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家这个特殊情况吗,我们现在日子过得紧一点,是为了帮助还在受苦的老家的人啊。何胜亮这才明白为什么弟弟和他经常是衣服打了补丁还要穿,没有多少玩具,作为一个干部子弟,享受的生活与工农子弟差不多。
那是一个除夕的夜晚,爸爸买回来两斤猪肉和大白菜莲藕,还有瓜子花生奶糖,下午就炸好了肉丸和藕夹,藕夹就是两片藕夹一些香葱肉末,涂上面粉油炸,喷香酥脆。他又和面剁馅,全家一起动手包饺子,这是北方人的传统。爸爸和面技术好,他说可做到三光,即手光,面光,面盆光,和的面柔软适度,他可以双手同时赶两张饺子皮,房间内暖融融充满节日气氛。熊猫收音机在播放晚会,那时的春节晚会只有歌曲和曲艺相声,最感兴趣的就是侯宝林的相声。春节晚会看完了,一家人过年的饺子也吃饱了。到大年初一,就放鞭炮,兄弟俩向父母拜年,换上了新衣,挨家挨户拜年后,欢天喜地地和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