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祝瑾年心里“咯噔”
——————
“还有什么发现?”他问,语气淡然。
作案?!
棵大树边,从书包里掏笔盒,拿
一把铁尺
,用力地在树
上划。
陈昱伸大拇指表示
赞,又问:“他真的是被害妄想症?”
祝瑾年暗暗翻个白,不理这茬儿。
“洗几次脸?”
“不像。”祝瑾年回忆了一番,说,“双重人格患者的两个人格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,甚至互相不知对方的存在。假设没有洁癖、被害妄想症是次人格,‘他’在树上刻完字离开,就恢复成主人格,那么主人格应该会有一
‘我怎么走到这里来?’‘我
了什么?’之类的茫然
,可是小志却没有,一切都很自然,他的个人意识没有断篇过。”
因怕小志忽然返回,祝瑾年没多留,掏手机拍了一张就赶
离开。
小志离开后,祝瑾年原地站了很久,约莫十分钟后,才跑到那棵大树前。树上被人刻了好多个“正”字,算了算,竟一共二十三个,新的“正”字刚刚划下第一笔——他用“正”字计数,共记下116划。
“哪几个方面像?”单人座上的男人发问。
陈昱听完,对着林睿一顿讽刺打击:“哈,阿睿你就算了吧,还双重人格?要真是双重人格就麻烦了,他非持说作案的是次人格,我们怎么办?”
林睿忽然打个响指,好像猜中灯谜一样,“嘿!你们说小志是不是双重人格!一个有洁癖,一个没有;一个腼腆,一个神经兮兮的、还有被害妄想症?他的另外一个人格在树上记录自己现的次数!”
单人座上的男人沉默着,不知是在思考,还是在等跟踪过小志一段时间的祝瑾年开给予肯定或者否定。
“因为他确实被人跟踪。”某人角轻扬。
“像。”
“照片!照片还留着吗!”陈昱激动地问。
祝瑾年晃晃正显示着那张照片的手机屏幕。
“他会对某个忽然现的人格外警惕,这个‘人’并不是固定的,有时是迎面走来的路人,有时是小吃店某个服务员,有时也是他哪个同学或老师。每阵
警惕过去,他就会去那棵树上划一下。让他警惕的人并没什么统一特征,有的他
本不认识,不知
是什么特质让他忽然有那样的反应。我特别留意了——是警惕,而不是害怕,警惕之前,他又有那么一
兴,事后就会变得很愤怒,
一些攻击
和侮辱
的动作,吐
、竖中指、挥拳
什么的,有时还会比
枪的手势对空气
击。我观察他大约两周,发现三次。”
“童年时期缺乏母、
外伤,受父亲影响,一直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,这些都可以成为被害妄想的诱因。”祝瑾年说,“被害妄想症常常
在恐惧中,并且
信某个群
或者某个
的人试图监视、跟踪、谋害自己,经常
现言语混
、逻辑不清的状况。但是,小志的日常状态还算正常,也从来没有过类似被谁迫害的言论。或许他这个症状是间歇的?”
祝瑾年气,表情悚然,“在外
,他从不洗脸。”
在同一个位置划了大概五六下,他退后看了看,伸指仿佛在数数,然后狠狠朝着树
吐了
,握拳捶了几下,看上去非常愤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