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分卷阅读2(2/2)

其实在我看来,娘并没有意思要与相争,可是不会知,所以无论什么都会压着娘。

比起,我更喜的是姥姥,姥姥与年纪相仿,对孩却是极为和善,她从不迫孩他们不愿的事,还帮他们主意,排忧解难。她有两个儿,一个女儿。大儿在十里外的东州务农,二儿在外地小买卖也不常回家,倒是两个儿媳妇天天天天围着她打趣说笑,亲的跟对自己娘似的,姥姥这一辈没怎么享受过儿的福,却想着了儿媳妇的福。她常说儿媳妇胜似女儿,她的儿媳妇们也说摊上这样的婆婆是她们的福气。只是每到她们这样夸姥姥时,姥姥的神中总是浮现一丝忧伤,我知她心里担忧着我娘。

我们这里地黄土原,粟是必不可少的主。把粟磨成面,用拌上,然后放到锅里蒸,等蒸熟了,就一脑儿倒一个盆,然后趁着面,用手使劲的,就叫面。面是一个很疼痛的工程,就算是一个手上长满老茧的男人,也必须得每一下然后迅速的沾一下冷才行。

却从不让娘的手沾,所以娘的手每次完总是通红的。有一次娘疼的实在受不了了,就忍不住从缸里舀了一瓢,没想到被看到了,立刻沉下了脸,一把从娘手上夺走了瓢,把倒回了缸,然后抓起娘的手,狠狠地在了锅里,娘痛的惨叫一声,脸苍白的跌倒在地,便指着半昏迷的娘骂:“不知贵如油?你是有多金贵?告诉你,既然来到这儿,就收起你那大小的架吧!”

我五岁这一年,全村先遭了大旱,后遇上蝗虫,庄稼几乎颗粒无收,很多家不得不外谋生。爹爹怕累不愿去,幸好娘学过女红,就从镇里讨了纺织的活儿让娘,娘心灵手巧,的成品优质,漂亮。所以很受迎,于是就讨了更多的活儿给娘,娘也一天天愈发的忙碌,每天晚上我吃完饭,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,一边看娘织布,一边听她给我讲“人之初,本善”和“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”。她一遍遍的教我,我一遍遍的听着,等我都学会了,就困倦的睡去了,等我睡醒一觉睁开睛一看,织布机仍然在嗡嗡嗡的转到着。

娘又何尝不想念姥姥呢?多少个夜人静的时候,她总是悄悄的拿姥姥送给她的木梳,一遍又一遍的抚摸,一遍又一遍的泪。爹爹心疼娘,曾经私下里去求让娘回娘家住几天。却一断然拒绝,说这是夏家定下的老规矩,媳妇既然嫁过来就是婆家

我们这里吃困难,说的也并不全无理,只是借此来欺负娘,也实在可恶,我远远的站在门看着,心疼着娘,却也知我决不能帮娘说话,否则只会给她带来更大的伤害。爹爹很想劝,可是他不敢,只能低着烟,或默默去,等到回屋了,他才返回来安娘。

多亏了娘的辛劳,我们家撑过了两年大旱,没有了路上的饿死之蔈。只是她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轻松,反而连地里的活儿要一起。至于,我想她对娘是有激的,只是她权衡利弊后,仍旧选择了一如既往。

她曾经说过,她这一辈的唯一一件后悔的事情,就是说服了姥爷把娘嫁到了夏家,以致于母女不能相见,思念切切恨不得化风而去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