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说喔,心里突然就无波无绪了。
爸妈是工厂的老员工,原本可以跟着厂迁去县城工作,但如此一来我和
就没人照顾了。两人商议后,我爸跟随胶
厂去了县城,我妈则换了一个镇上的胶
厂,带着我和
生活。
七岁上小学,我每天要走几里地,到离这里稍远一的大村去上学,一个班级18个人。所有课程语文数学英语音乐
育乃至思想品德皆由一个圆脸的女老师包揽。
全家老小都期望生个大胖小,名字都取好了,叫杨欣雷。
大厅中央的位置比较明显,她显然也看见了我。
“你不是刚回来吗。医院的工作要是接不上,你就先忙那边吧。”一个略低沉的男声。
女声得逞地笑笑:“你怎么能这么好呢?”
“嘿嘿,陈圭,你这糕还吃不吃了?”女声有些调
。
隔天下班回家我妈说,陈圭和他女朋友来家里看过我爸。
重男轻女不关我
男声没说话,只听见碗碟轻轻碰撞的声音。
我叫杨欣桃,本意不是桃的桃,是逃跑的“逃”。
杨欣桔是我的,比我大6岁,原名叫杨欣雅,但是后来村里有个老
说这个名字不好,农村话念起来有
磕
,而且当时村里已经有一个叫晓雅的了,农村话不分“晓”和“欣”。让我妈换了这个名字。
这份工作的缘由得追溯到是外公在□□的时候结的一个从市里发
下来到农村改造的知青。外公是个庄稼汉,但是个及其
学习渴望知识的庄稼汉,对知识分
有
近乎谦卑的敬
,经常偷偷帮那个知青
活,一来二去,两人一起扯兔草挑担
混成老相识,几乎情比金
。
□□结束后那位知青回市里,据说事业有成,期间也持定期回来探望老友。开始的时候,他妻
陪她一块儿来,后来带着他们儿
。外公去世后,他的
也不太行了,后来就不再来。
那时候去广州碰运气生意的人还是还是不少的,但是我爸妈显然不是
生意的料,赔钱了,我爸只好去
小工养活全家人。生育前夕才回来,医院都不敢去,就在家里生的我。
幸亏。幸亏外公当时已经取了外婆成了家室。
后来我上学后同学们都说去过北京上海,我说我去过广州,在那里呆了一年。
我站起来,手机从手中脱落,砸在地上,屏幕四分五裂。
边吃边聊。
什么都不在乎。
11岁的时候,我妈换了工作,从镇上的胶加工厂的质检员变成了一个厨
。
那时候的家境,怎么说呢,就属于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的那吧,当然范围仅限本村。
我叫杨欣桃,生前父母带着我逃计划生育,坐火车去了广州
草莓苗,
留给外婆照顾。
我弯腰捡起手机,弯曲了好几秒,才站起来。
父母原来都在胶厂工作,后来镇上的胶
厂扩建,在县城买下地
盖起了大厂房,全厂搬迁
县城。
“我们明天去,还是后天去?”一个略熟悉的女声。
我僵地抬
,看向那桌,那女生正式今天下去机场遇见的那个。
那女生啊了一声,坐他对面的男士也转朝我看来。
没有什么不可以接受,尤其是现在的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