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到宋朝的时间越长,李想越不愿意用从历史书上学到的那东西来看历史人
。譬如童贯,史书上真的没用几个好词儿来形容他,这家伙简直就是臭名昭着了!可李想来到开封,岳飞
了禁军以后,从他那里打听到的关于童贯的故事,与他学到的历史说的简直不是一个人!这家伙确实没少
坏事儿,打仗的本事也不怎么样,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在军中的名声不是一般的好,童贯领兵,从来都勇于承担责任,不推诿不躲闪,在他手底下绝对不用担心打败仗当替罪羊什么的。手下的将领死了,未成年的孩
没人照顾,他就接到
边代为教养——这年月吃军粮本就是提着脑袋过日
,自己死了不怕,可留下老婆孩
谁照顾?所以像童贯这样够义气的上司,那个下级不喜
呢?便是
臣,也得有
“冰冻千尺,非一日之寒……”余老相公苦笑:“前年官家听了王将明(注1)的话,执意联金伐辽,我当时就不同意来着……那会儿我就知
,官家不
兴,他一心要恢复燕云十六州,在青史上留名,王将明也不过是看透了这一
,才敢
这样的主意!官家打定了主意,岂是别人劝的了的?我呢,偏偏就看不透,等我明白过来,官家早就记上了我。这次就更不要说了,
果这些东西,官家喜
得很,我非要他减了……”
天功夫,就忽然辞职不了?
李想圈有些
,他在开封呆的久了,知
余老相公的名声并不算很好,他因为与蔡京要好,当日由蔡京引荐才得重用,这一
很让一些人鄙视,又因他
喜奢华,所以没少被人非议。比如赵思诚虽然那□着李想去给老人家还腰带,可后来发现李想跟余老相公来往渐多,却专门提醒他不要与余老相公走得太近,他虽位
权重,名声却不好,李想总跟他混在一起,会让很多人看不惯。
余老相公比腊月的时候苍老了很多,李想忍不住问他,余老相公:“我一辈
圆
,临老临老,总忍不住想为家乡父老
好事儿,积
德,结果……算了算了,我一辈
起起落落。如今能以宰相的
份致仕已经很不错了!再拖下去,早晚会被官家贬到个穷乡僻壤,那是何苦呢!”
原来年前余老相公因为家乡福建赋税日重,向
君皇帝
贡的
果数量一年
过一年,且官吏趁机扰民,忍不住向
君皇帝
谏:“福建以取
果扰民”,
君皇帝当时倒是同意了把贡品数量降下去一些,可是对余
的态度也冷淡下来。
可便是余老相公是被蔡京引荐的又怎么样呢?便是他喜奢华又怎么样呢?他作为一个官员,作为一个宰相,真的很称职:他从未与蔡京一党沆瀣一气,而有着自己的政治见解,也保持着自己的良心。中国官员自古以来都有着极
的乡土观念,可掏
自己的俸禄,替家乡缴纳丁钱而不是求皇帝减免的官员有几个?别人
的是顺
人情,唯有他,为国家,家乡全都考虑到了,损失的唯有自己的财产而已————他的家乡范围是多大呢?免除的丁钱有多久呢?——整个福建,二百年的丁钱,他以一己之力全都承担了下来!虽福建人
少,丁钱不算重,可二百年,即使是宋朝宰相俸禄极
,怕也把他半辈
的俸禄掏
了。余老相公曾开玩笑说自己吃
饭,全靠余老夫人养活,便是因为这个缘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