旁边有人抓耳挠腮的,大概是想不起来了吧。
姜琬想了一会儿,没有印象。
*
他心里急的火烧火燎,可脑中就是蹦不来相应的字
。
后面空了一行。
月考的形式一般是“贴经”,所谓的“贴经”,和他上一世的语文考试中的句填空有些类似,就是把中的篇章挑
来,中间抹去一行或若
,由学生来补上。
这一日没学新的东西,贾东方宣布完要月考之后,就放任学生自己复习去了。
不对。
穿越过来遇上这样的皇帝,姜琬觉得自己算很幸运了。
是里的?
好像也不对。
自?
他正在庆幸,忽然瞄到考卷上的最后一题,傻了。
后面空了一行,让学生接上。
到底是哪一句呢。
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题方式。
这样的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习过的经书熟记于心的程度,很大程度上比较考验记,所以古人在夸人聪明的时候喜
用“博闻
识”这个词。
考题是:抑抑威仪,维德之隅。
姜琬想了想,这个他知,后面应该是“
栖于埘,日之夕矣,
羊下来。”这一句。
眯仔细看了第一题:君
于役。
姜琬好无语。
姜琬有些忐忑,他上一世虽然读过,但毕竟没有当作课本背诵来的,这万一要是
题
到生僻的地方,他可就栽了。
一句,一句,顺着写下去,倒也比想象的顺利。
比如试卷上写一句:桃之夭夭。后面空了来,学生就要填上:灼灼其华。
字写的不好,就算你文章再锦绣,恐怕走不到面见皇帝那一步就被pass掉了。
原主的记忆是指望不上了,里面关于读书的东西非常混,即使有,只怕也是类似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”这样有关风月的了。
就连那位心怀怀大略的皇帝裴秀,据说拿
的墨宝也是龙飞凤舞,颇有一番气势的。
时间一儿
逝,
看着要
久而久之,书法就成了选官的标准之一。
几乎就是全面无死角地为朝廷纳贤选才。
古代人在科举选的时候,注重
、言、书、判四法,一要观其
,取其
貌丰伟者,就是看颜值,二要观其言,取其言辞辨正者,文官没事打个嘴仗用的上,三要观其书,取其楷法遒
者,以字取人是古人的一项通病,字写的好,不仅能卖钱,还能当官,四要观其判,取其文理优良者,这大概就是要考验推理断案能力的意思了。
说白了就是填空题。
姜琬拿书本,慢吞吞翻着,一边翻一边把他上一世记忆中没有的句
刻
脑
里。
别的先不说,科举前期,书法这一项,是至关重要的,你想,不县试、府试、还是殿试,考官或者皇帝最先见到的就是考生的试卷,所以第一印象是以字取人。
所以南朝读书人你无一不工书法。
他提笔在纸上写下,又去看第二题。
姜琬上一世有些古文的底,月考对他来说不算很难的事儿,可
下犯难的是他的
笔字。
连着温习了两日,到第三日,早上一来,贾东方便把试卷贴在了教室前的墙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