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分卷阅读25(2/2)

大概到了辰时半,曾泰一长袍,双手背在后,迈着稳健的步来了,瞧见他,微笑:“此番过了县试,可喜可贺啊!”

排在后面的“文理有疵”的次乙班的同学,没有朝廷的补贴,自己读的起书就来,读不起就算,属于爹不疼娘不的,不过这还不是最惨的,“文理荒谬”、“文理不通”的丙班、丙次班的同学,不仅领不到朝廷的钱,每个月还要向学校纳一笔费用,跟私塾里的束脩差不多数目,虽然不算多,但也不是庶民弟轻松就能拿的起的。

好”、“及格”之类的,没想到他穿来的南朝,竟也用的这个标准。

对比一下,他所在的南朝,政府对学生的激励制度差不多类似明代,明朝自朱棣之后,官办学校里的生员分为廪膳生员、增广生员、附学生员还有复杂的贡生和监生等,同样是据成绩好坏定的级别,待遇不同,有领钱的,不领钱的,还有倒贴钱的,路都差不多。

“蒙先生教诲,学生忝列名次,不胜激。”姜琬气郑重,双手托着银两:“小小心意,恳请先生收下,日后多多指学生迷津。”

姜琬到今天才清楚,能到官办学校来读书的,叫生员,官吏阶层的弟,生来就有学读书的资格,有义务教育的意思,而庶民的弟,则需要在通过了县试之后才能到学堂里来,大概是选尖者培养的意思,就有门槛了。

曾泰看着那谢钱,目光微顿,捻着胡须呵呵笑起来,:“听说宗永明那闺

哎呀,走神了,还没去谢谢曾泰呢。

姜琬有些小小的自豪。

大概是参考了县试的名次吧,毕竟,这次大比,州学里的学生几乎都去了。

噢,对了,姜琬知了,方才那些陌生面孔,应该是这次在县试中取得名次的庶民弟,过了县试,他们便取得了来官办学校学的资格。

“文理平通”的甲班、“文理亦通”的次甲班以及“文理略通”的乙班,这三个班级的学生,享受朝廷的补贴,每月有米粮可领,据说每年还有冬衣夏衣各一,并发放少量银钱,除了保证基本生活之外,还能余儿钱来买灯油读书。

温饱这一步,他算是稀里糊涂地达到了吧。

怎么说,姜琬地舒了气,是不是以后就算不靠姜家,他也可以养活自己了。

……

不仅如此,州学里的学生还是分等级的,不仅在班次上有所区别,就是在待遇上,也不相同。

姜琬也正有此意,他袋里的银,从人堆里挤来,去门等着曾泰。

今早门的时候,姜母特意拿了两封银给他,教他到了学里先谢谢先生,之后再去办其他的事情。

第22章真相

伯、爹守着朝廷发的那儿俸禄,庄上的佃一年到晚归,没个歇息的时候,栉风沐雨,遇到不顺的年收的少了,姜家就要算计着度日,生计也不容易,他能为他们减轻一儿负担是一儿吧。

若不是古代限制太多,他甚至可以边读书边生意赚钱,到时候,说不定还能养家。

姜琬找了找自己,他的名字后面注了个“文理亦通”的四个小字,被分在次甲班,班中有二十五名同学。

这也是朝廷招揽人才的途径之一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