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必须认识到:老百姓反对的,只是各级恶势力国难当,却趁机
搞抓壮丁的“买卖”吃黑钱。实际上,这
“抓去”的壮丁只占
川军人的少数,大敌当前,四川广大民众不甘当亡国
,无数
血青年都是自愿应征参军奔赴前线的。当时也制订有,有安家费、免征免税、保护军婚等内容。
刘湘这一遗嘱,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前线川军中每天升旗,官兵必同声诵读一遍,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!1939年9月19日在成都为刘湘举行极隆重国葬典礼。刘湘力主抗日、抱病征的壮举,为他晚年写下最光彩的一笔。
194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阶段,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四川在1个月内征4万五千名优秀知识分当兵,飞印缅补充远征军。四川无数大中学生和公教人员群情激昂“泣请从军”,很快就有4万多人奔赴前线……
日本军队武良及其残暴的“武士
”,当时是“威震世界”。但川军中从将军到小兵,无数人
川前都预立遗嘱,誓死报国。
川军川后,最先抗敌的是川军第43军第26师和川军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血战。据何聘儒先生回忆:26师装备可怜,“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,只有一
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。有的枪使用过久,来复线都没有了,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,武
之窳劣,可以想见……”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,伤亡惨重,战士誓与阵地共存亡,前仆后继、毫无惧
。军士“刘芳第二次重伤时还在说:‘为抗日牺牲,死而无憾!’”255团中校营长,代理团长
兆馥左
被敌弹打穿、颈
中
弹,仍
持指挥……该师官兵就是英勇顽
地鏖战了七昼夜,多次击退日军
攻,被誉为参加淞护抗战
打内战时的川军,很多人是“吊儿郎当双枪将”(破枪加鸦片烟枪),被认为是当时中国“最糟的军队”、“不堪一击”……但就是这样一支队,却在“抗日救国”
召下,
川后军纪严明,沿途
犬不惊,
受各地民众
迎。抗战八年中,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,约占全国十分之二,打了无数恶仗、付
最惨烈的牺牲!
惨烈牺牲:川军伤亡*万余
带病征的刘湘,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,于11月28日转至湖北汉
万国医院。他自知病已不支,曾在纸上
恨书写“
师未捷
先死,长使英雄泪沾襟”两句杜诗……1938年1月20日,刘湘去世,终年仅48岁。死前他留有遣嘱,语不及私,全是激勉川川军将士的话:“抗战到底,始终不渝,即敌军一日不退
国境,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!”
王保长”之类人趁机捣鬼的情况确实不少……
1937年10月15日,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,兼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,唐式遵为副总司令;邓锡侯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,孙震为副总司令。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等人,劝多病的刘湘不必亲征,留在四川。刘湘说:“过去打了多年内战,脸面上不甚光彩,今天为国效命,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!”
因此,四川各地血青年踊跃从军的
从未间断过,“妻
送郎上战场”、“父母送儿上前方”的事例甚多。如.主办的重庆1943年11月21日第3版上刊登:新津县的
国模范、72岁
龄的
尚奇,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,他将4个儿
中的3个先后动员去参军抗日,仅留老三
光田在家
小生意维持一家六
人的生活……
又如曾被誉为“模范父亲”的安县王者成,送其自动请缨征的儿
王建堂时场景更
人泪下:他赠送给儿
的竟是一面“死”字旗!他在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“死”字,旗
左方写
:“国难当
,日寇狰狞。国家兴亡,匹夫有分。本
服役,奈过年龄。幸吾有
,自觉请缨。赐旗一面,时刻随
。伤时拭血,死后裹
。往勇直前,勿忘本分!”(见第1辑)
如被某些“戏说”误导,以为川军人都是不愿上战场被
“拉”去的壮丁,这实在把严肃的抗战历史庸俗化。300万川军将士,如果不是
于
忠报国的愿望,他们能那样义无反顾地浴血奋战、视死如归吗?那些血洒疆场的川军将士九泉下也会不平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