牌位前供着长明灯,烛火明明灭灭,李寅凝视灯火许久,手指无意识地抚过荷包上的绣样,“孤此生必勤政为民,愿,”他再度俯首下去,“俯仰不愧天地,褒贬自有
秋。”他直起
,
退了
里的那一汪晶莹,“
和母亲要保佑我啊。”
后山传来清越的钟鼓之声,回在偏殿之中,显得小小的偏殿分外肃穆。三炷香袅袅升起,衬的画像上的人更慈眉善目,心怀怜悯。
此事一直是李寅心中的一
刺,每年太皇太后冥诞的时候,往往自己一个人跑到宝华殿跪上一整天。
着了。”
许是这个动作带来的冲击太大,白莘几乎愣住了,耳廓还留有李寅呼
气息的温度,他定了定神,对上李
寅的眸光,一字一字地宣誓般回答:“臣遵命。”、
李寅的车到太庙的时候,朝中众臣早就在庙前候着了。
虽然秋祭的程都是定好的,且有历年的先例可供参考,但实
起来,细枝末节的礼仪仍旧繁琐,更何况秋祭中最重要的祈福仪式是面向全国直播的,一丝一毫的错都
不得。
李寅八岁那年中毒,全靠太皇太后的大还丹续着一
气,直到林家找到解毒之法。可惜大还丹由九九八十一
级药材炼制而成,当年的杏林国手也早在二十年之前去世,整个大明,就只有太皇太后那一颗。
而在李寅登基四年后,太皇太后
染风寒后便一病不起,如若那颗大还丹还在,也许太皇太后不会在那年猝然薨逝。
李寅手指微微蜷缩,又缓慢地舒展开,他整了整公服的衣摆,绣着龙纹的靴
踩上
的砖面,在阒然的庙前漾
‘哒’的一声响来。
“众卿平
吧。”李
寅虚扶了一下,低沉
声,而后笑着看向领
的青云阁朝臣,“你们来的倒早。”
李寅自顾自地接下去,“没事儿,阿莘。”他苦笑了一声,仰
看向太皇太后的画像,把腰间的荷包纳
掌心,“说起来,这个荷包还是
亲自给我
的呢。”
白莘,接
:“是,当年若没有那
大还丹吊着您的气息....”他忽然住了
,不再
声。
“阿莘要保护我呀。”李寅忽然转
,附耳轻轻对白莘说了一句,又眨了眨
。
正午的光调和了山中的雾霭苍苍,把寺庙的雕梁画
染成浅淡的金
。太庙偏殿中,李
寅和白莘正一跪一立地在太皇太后和先皇后的牌位和画像前。
殿后的钟鼓声连成一片,久久回不绝。
李寅早已褪下繁复的公服,换上了淡青
的常服,冲着牌位
的三叩首,捻过一圈儿佛珠,轻声开
,“
之前最疼我了。”
一祭拜仪式下来,时间已趋近未时三刻,众臣目送皇帝车驾离开后便各自离去。
李寅尚且可以语调轻快地玩笑寒暄几句,几位阁臣却守着规矩只
:“不敢。”李
寅
风扫过面
淡然的李沉景,若有所思地勾起嘴角,拾阶向太庙正殿走去。
白莘率先下车,躬拉开车门,对李
寅
一个笑来:“陛下。”见白莘下车,等候着的众臣此刻都鞠躬迎驾,整块空地只能听见衣袂的拂动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