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新(短)域名:xiguashuwu.com
允熙想了下,“臣弟是带人教训了他一下,没有殴打!”
不等吕庆反驳,福儿就问,“怎么个教训法?”
允熙瞅瞅包拯,见包拯还没给个暗示,气闷,自己背了那么久的台词竟然用不上,包拯你给我等着!我也是有脾气的!当下噘着嘴道:“打了他几下……”
围观者……
福儿重重的拍了一下惊堂木,“赵允熙!你告诉孤,殴打和打差别在哪儿?!吕庆脸上至今留有瘀伤,不是你让人殴打的,是你让人打的,是也不是?!”
允熙吓了一跳,下意识的去瞅包拯,见包拯轻轻点头,终于舒了口气,台词没用上,好歹给暗示了,当即扬声道:“是!”
“放肆!”福儿怒道,允熙吓得肩膀跟着一耸……阿娘都没这么一惊一乍的!
包拯上前半步,“太子息怒,此案另有内情,还请太子容禀。”
福儿道:“孤王问你话了嘛?”
包拯道:“赵允熙年幼,学生愿代为申辩。”
福儿道:“你是讼师?”
讼师在春秋时期就有了,在唐朝开始活跃起来,唐律专门针对讼师制定了两条罪名,一个是帮人写状纸,夸大其词的,一个是教唆当事人无中生有,诬告他人的,前者仗七十,后者仗八十!
而大宋沿袭了唐律,因此,讼师并不多,很简单,夸大其词怎么定义?
因此,听福儿如此问,包拯当即就摇头,“非也。”
“你是他长辈?”
“非也。”
“那缘何由你代他申辩?”福儿道。
包拯此时朝皇宫方向拱了拱手,“当初北伐,官家为了全国将士敲了登闻鼓,学生不才,今儿为了一个‘公’字,愿代赵允熙申诉!”
围观者一听,立马议论纷纷,“是啊,官家敲过登闻鼓的……”
“官家为杨家敲登闻鼓……”
“不是,是为天下将士们……”
蕙安一脸的仰慕,皇伯伯真牛啊……
福儿再度敲了下惊堂木,“肃静!”
“威……武……”衙役们敲起了杀威棒……
第639章审案(二)
衙役们“威武”一出,围观群众瞬时安静下来,吕端微微欠了欠身,“太子,且听包拯怎么个说辞。”
福儿恭敬道:“老大人,这对吕庆不公。”
吕端道:“吕庆乃国子监监生,饱读诗书,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,陈王三公子年幼,由包拯代辩倒也公平。”
吕端不朝小眼睛敲登闻鼓上扯,只说双方还是势均力敌比较好。
福儿略为沉吟,“老大人高义,就听老大人的,包拯,你说!赵允熙命人当街打吕庆该当何罪?”福儿着重强调了“打”字!你不是说不是殴打嘛,那就打好了!
允熙很高兴,顺利交差啊,接下来就是包拯的事了!于是,昂着小脑袋,做出微笑状,形象很重要呢,包拯说了,不能显得飞扬跋扈,要显得乖巧懂事,这个自己擅长!
包拯道: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赵允熙率众打人,按律当罚,但此案另有内情,还请太子容禀!”
福儿道:“说来听听。”
包拯便将吕七娘敲登闻鼓一事说了,“赵允熙也是为弱女子打抱不平才莽撞行事,还请太子考虑此情,念在赵允熙一片赤子之心的份上,免了责罚。”
福儿笑了,“吕七娘敲登闻鼓,官家已命相关衙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