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长媳(重生) 第125节(2/2)

长公主没有答他,而是抬目看向他后的王国公。

长公主拂袖后退,双手撑在桌案上,角皱纹拧成一把利刃,“乾元十三年腊月初十,冬风冷冽,桥堡的冰雪覆了一层又一层,黄绢冻僵了摊不开,墨锭如石研不动,是你父亲撕下下摆内衬给晋宁皇伯,皇伯咬破手指,写下一份衣带诏。”

怀刚两月,正是吐最厉害的时候,脸苍白,满腹愁云。

这话一落,四座皆惊,除了长房外的所有人都站起了

长公主眯,“那你告诉我,遗诏上写了什么?”

年过甲的老国公,影巍峨,负手而立,如一颗立在悬崖边上的岿然青松,浑散发着一岳峙渊渟的风采。

“王赫,咱们也该结束了。”

三老爷断然往前,拦在国公爷跟前,除了大少爷,其余几位少爷也纷纷跃,并排立在三老爷侧,个个神冷峻不容轻掠。

殿外嘈杂,如同闹的早市,挖墙掘地的动静窸窸窣窣传来,听得人心里一阵犯怵。

“诏书上写了什么?”

也不知闹了多久,大约东边天际翻一丝鱼肚白,沉睡的京城苏醒了,锦衣卫连夜查抄王家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,不少姻亲故旧聚在门前探探脑,王怡宁闻讯赶了过来,被锦衣卫拦在门外不许

“母亲!”

国公爷摇,神清明,“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,非一人之天下,没有天下百姓,何来君王?晋宁陛下谙此理,故而不惜以殉国,以定臣民抗敌之决心,”

三老爷双目炯炯,“母亲不可,父亲份贵重,与您也有多年夫妻情意,您这么是何苦?”

“遗诏或许写了,或许没有,但桥堡八千七百名将士,一百五十六名臣工,无一生还。”

至正午,锦衣卫已经将王府各个角落翻遍,钦天监占卜的方位也都挖过了,不见遗诏踪影。

长公主霍然起,苍凉的眉目转瞬戾光凛凛,一步一步近王国公,“那你呢,你从始至终可跟我说过一句实话?”

韩良殿,朝长公主施礼,“殿下,都搜过了,没有。”他语气低沉。

“还有一个地儿没搜。”

,来到屏风下的避风坐着,珝哥儿八个月了,格外沉,谢云初抱累了便将他搁在罗汉床上睡,小家伙丝毫不受影响,睡得格外踏实。

“殿下想听什么实话?”

“殿下,臣言尽于此,还请殿下明察。”国公爷对着昔日的妻,如今的摄政长公主长长一揖。

长公主垂眸淡声,“王国公王赫之。”

三老爷王章与锦衣卫韩良同时一退。

长公主眉微挑,护甲轻轻拂了拂发胀的额,

“没有!”

浑阔的双且叹且惜看着长公主,语气分外平和,

谢云初也没心情宽旁人,只淡声,“不什么风浪,终究会过去的。”

大约是太困了,众人渐渐支撑不住,有人靠在圈椅里打盹,有人相互依偎,还有人小声哭泣。

谢云初放下儿,又将珂儿抱起来,轻轻将她拢在怀里,珂儿睁着灵灵的大睛安安静静靠在谢云初怀里,她极是聪慧,察觉到气氛不对,不敢吱声。

韩良微顿,不解,“还请殿下示下。”

长公主坐着未动,底的木然渐渐褪去,缓缓浮上来的首先是一抹苍凉,

国公爷里忽然蓄了满满一眶酸楚,嘴蠕动着,好半晌方开,“殿下有没有想过,那样东西始终不曾存在过呢。”

“‘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,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。’长公主殿下与其替陛下寻这份莫须有的遗诏,且不如思量如何为君,如何养民?”

国公爷眉峰缓缓聚起如墨,“你认为写了什么?”

天亮了,下人端来伺候主们漱净面,又帮着给小主,大家伙熬了一夜纷纷无打采,谢云初往窗望去,四月初二,亦是王书淮的生辰,始终不见王书淮的踪影。

恢弘的殿宇正中,独独剩下夫妻二人。

长公主面带寒霜,目光移向门外,“彼时他长随军战死,幼尚在京城,遗诏上写的大约是让已故的堂次兄继位吧。”

国公爷负手轻轻一笑,“若写着让皇次继位,这般恋栈权位,他自刎作甚?”

“东西何在?”

长公主阖目纤指轻轻叩着眉心,国公爷王赫则如定的老僧,始终岿然如山。

“殿下亲自来搜吧。”

“不可能!”

肚挨着谢云初坐下,看着外暗沉的天,忧心忡忡问谢云初,“这一夜怕是别想睡了,也不知能不能寻个结果来?”

“彼时国危若卵,江山倾覆在即,琅琊王氏素有匡扶社稷之贤名,晋宁陛下临终前大约是命我父亲回京,速速另立新君,以振朝纲,只可惜晋宁陛下自刎不久,我父亲亦战死桥堡,未能履命。”

王国公方才小憩片刻,悠悠睁开眸,他轻轻将儿孙推开,缓慢地站起,先将外那件缂丝褙给褪去,里面一件青衫来,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