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分卷阅读62(2/2)

第75章

吴夫人听完,笑着说:“今天这样的场合,却说这样的颓丧诗句,未免不吉。”她得意洋洋的说完这句,却见边的贵妇人,递给自己一个“傻瓜”的神。她愣神了片刻,才反应过来,不由冷汗沾了后背。

郭菀央一边写来,丫鬟就声念。四面都是寂静无声。谁也料想不到,面前的女孩,竟然真真有这样的才气,这样的学识。

郭菀央不过是十岁的少女而已,能懂得什么?说一句不好听的,能得知周瑜此人,已经是难得了。她居然还要用周瑜历史,来作诗填词?

当下吩咐丫鬟:“将诗卷,先收起来。”又招呼郭菀央上前,拉着她的手,轻声问:“果然只有十岁?”

丫鬟的念功并不如何,可是这样的文字,自然有一令人伤的意味。

表面上看,写的是周瑜,实际上,写的何尝不是懿文太?壮志未酬,壮年辞世,天下同恨……听着这样的句,看着郭菀央的神,也就愈加的温和起来。

妃凝视着郭菀央,说:“你既然有这等才学,写什么诗词不好,偏生就想到写周瑜?”

郭菀央眉一皱。看着懿文太妃与宁国公主,笑说:“站在榭之上,遥遥可见远玄武湖。小女曾听闻,玄武湖乃是当年周瑜练兵之。周郎风华,即便是隔了数百年,也令人遐想。因此想要以此为题,胡写上两句。”

妹,现在也不过是沉了一下下而已……”

郭菀央连忙谢恩。宁国公主与其他几位夫人也都有赏赐,就连那个吴夫人,也心不甘情不愿的给了一银簪。郭菀央一一笑谢了,接受了。正要告辞下楼,却又被太妃叫住。

然而这首诗放在懿文太中,却又有别样意味。面前这个十余岁的少女,写的难真的只是周瑜?

咏史诗与寻常的写景抒情诗完全不同,后者或者只需要才气而已,前者却需要扎扎实实的才学!

妃说:“如此甚好。”心中却是惊疑不定。不但太妃心中惊疑不定,在座数人,心中都是惊疑。

不待众人换惊疑的目光,郭菀央提笔就写了起来:“周郎年少,正雄姿历落,江东人杰。八十万军飞一炬,风卷滩前黄叶。楼舻云崩,旌旗电扫,血。咸三月,火光无此横绝。想他豪竹哀丝,回顾曲,虎帐谈兵歇。公瑾伯符天秀,中君臣惜别。吴蜀疏,炎刘鼎沸,老魅成黠。至今遗恨,秦淮夜夜幽咽。”

郭菀央写的,乃是清朝郑板桥的(周瑜宅)。周瑜年少夭亡,令无数后人扼腕,其中又以郑板桥此诗最为凄伤。

郭菀央心咯噔了一下,片刻之后才说:“也没有其他意思,不过是见着太妃,又见到面前的玄武湖,心中有罢了。如果……写错了,还请太妃宽宥。”

郭菀央轻声回答了。太妃又笑问她读了些什么书,什么时候开始读,寻常又喜些什么事。郭菀央一一回答了。太妃吩咐丫鬟:“将那支碧玉簪拿过来,给郭七小带回去。”

的确。在寻常人中,这不过是一首写得比较动情的咏史诗而已。虽然是上佳之作,却也非绝世。唯一可值得一提的,就是这首诗的作者,年纪不过十岁,比较有噱而已。

笑说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