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分卷阅读144(2/2)

思忖片刻,雁游看向犹自向郑光报怨连连的陈博彝,问:“陈教授,你能找到这些外国文章的原文吗?我想仔细看看。”

报纸的受众都是普通人,在密集的轰炸宣传之下,自然会对古玩价值产生疑问,继而影响到整个圈的行情。

“是啊。”徐大财回忆:“咱俩之所以会认识,就是因为我挖了祖辈来的古玩,因为怕被人家坑了一直没手。好不容易打听到一家据说还算是公的,偏

狂轰滥炸似地贬低诋毁,却又拿不什么有力证据。这手法依稀有熟,让雁游联想到民国政府时期,当局针对有一定社会影响力、却又不肯乖乖与政府合作的社会人士,除了私下刁难甚至以武力威吓之外,在舆论方面玩的也是指使御用文人捕风捉影歪曲事实,甚至污蔑陷害,试图抹黑对方社会形象这

“是国外有人信雌黄,说我们华夏古玩价值低微——”

陈博彝的话却提醒了雁游:“对了,我先回去问问英教授。他既是前辈,人脉又广,说不定已经搞到资料了。”

这些报导无一例外,极有导向。如果给外行人来看报的话,会产生一华夏古玩价值极其低廉的错觉。报导太过调这,以至字里行间都透着廉价。有份报纸甚至用曾经红极一时又转销声匿迹的x株、x功来比较,长篇累牍地分析普通人的盲目跟风追捧、对古玩价格虚造成怎样的影响。

一言未了,雁游猛地及旧事,忽然心剧震,连忙问:“我记得上次你对我说、有人在压低古玩价格?”

那么,他到底想什么?

莫非是将其他国家的古玩倾销到华夏?不太可能,国人现在还没这个购买力,就连本国的古玩也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。

可是看遍所有报纸,雁游也没找什么有力的货,可以自圆其说地证明古玩应该低价。至多是“许多古玩保存不当损毁严重,但市价过欠妥”之类,毫无说服力。

但是,那时当局针对的是持不同意见的反对派,现在这人针对的却是华夏古玩——如果真有人在幕后纵的话,他想得到什么?他能从这件事里捞到什么好

正准备回铺去打电话的陈博彝上收住脚,认可:“嗯,你先问一问,说不定这样还快一些。要是找到了,记得也给我一份,我一定要看看是谁写谬论。”

的报纸都刊载了此事。但都有个共同:引用西媒报导的纸媒没有全译原文,只是截取了片段。阐述古玩溢价的过程语焉不详,一语带过,结论倒是十分详尽,不但明在日不落等西方国家,古玩店生意受到影响,采访的几位收藏家也是懊悔叹气,直言早知今日,当初就该购买其他国家的古玩来保价升值,云云。

想不目的,就该先去找找起因。就像在修复破碎程度严重的古玩时,面对数百块碎片,先从底座开始拼凑总是最快的。

“报导里没有注明,只说是某国权威杂志——我问问国外的朋友,也许他们有。”

这时,在旁边竖着耳朵听了半天也没明白的徐大财,打量两人话说得差不多,好奇地凑了过来:“雁老弟,到底了什么事,把你和陈教授都气成这样?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