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个人把嘴里的牙签一撇,说:“我说那小家伙哪儿来那么大胆
,敢情是这姓裴的要买。依我看哪,八成是姓裴的看中了什么东西,财大气
买通了学校的人。这
一开,其他人也有样学样。正好姓雁的小家伙名气最大,就借了他来当幌
。”
几个倒爷看得分明:老徐每次回来,分明都是发了财的样,但那两天,他店里的东西往往都没
手,一件不少。那他卖的是什么?莫非他真有通市新
坑的土货?
有时间宽裕的倒爷开始约上哥们儿,悄悄盯起老徐的梢,渐渐摸了这人的作息规律:每隔四五天,他就要关门一天。第二天再回来时,衣襟上必定带着隔宿的酒味儿,包里好烟装得鼓鼓
的,见人就派,哪怕是
门闲磕牙的人也能分着。
众说纷纭,谣言漫天。这次足足过了十天,老徐的店终于再度关张。看闹
是雁游的嫡亲叔叔,卖的都是还带着土沁的通市汉墓货,那除了刚摸
古玩收藏大门的菜鸟之外,没人会信他。
有人默默算了算自己的家底,便识趣的不吭声了,顺着他的话天南地北地胡扯海
。也有人不服气,直接说老
如何如何,你这样是看不起老
。但老徐也不生气,三撮两哄,不知怎的就忽悠得那人没了脾气。
“咦,你是说那姓徐的不是雁游的叔叔?”
发现这个规律后,当老徐第三次门时,几人一合计,索
让最机灵的那个一直跟到了外
。那人跟到天黑回来,兴奋得来来回回只会说一句话:“他真是搭了去通市的班车!”
等他再次门之前,必会有人到他店里虚晃一圈,使个
。用不了多久,这两人就会
现在潘家园各
不起
的角落,磨磨叽叽地嘀咕半晌,有时还搭腕
比划几下,明显是在谈价格。等双方都
了
,老徐就会哼着小曲儿回去打烊,消失整整一天。
偏偏他遮遮掩掩,说还休,宛如说书人吊足了听众的胃
。说信又不敢,不信又舍不得。时不时拿他的话来琢磨一番,总觉得越想越像真的。
这时,正在翻报纸的那位一把扫开凌的饭盒,把报纸拍到桌上。几个人围上去,顺着他的手指看到了这么一句话:“据裴先生透
,近日得到一件汉代古玩,让他十分满意,连说是此次华夏之行的最大收获。只是碍于规定不能带
国门,只能
给好友代为保
。”
众人自以为老徐是想趁捞一把就走,既然如此,那价钱方面肯定好商量,能趁机捡个便宜。不想试探来试探去,老徐都是打着哈哈,看似不置可否。但若细究起来,他的潜台词似乎是,不见到真正有钱的买主,轻易不会松
。
也不知是谁嘴快,还是别人也盯了老徐的梢。总之,这伙倒爷的分析一夜之间传遍了四九城的古玩圈。第二天,老徐店里的地板差儿被人给踏平了。
总之,这些想买货的人没从圆的徐老板那里得到半句准话,反倒帮他把名声给扬了
去,都说他是想把货一次
清,所以才大摆龙门阵等财主上门。如今潘家园里都在猜测那批货到底有多珍贵,又是谁能
徐老板的法
。
“姓都不同,怎么当人家叔叔!话说回来,他是谁呢,手里货不假就好。咱们明天也问他看货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