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分卷阅读27(2/2)

不过女孩学这些,学完了也就学完了,只当是认字,真正有些功课样的其实是这些。上面讲的东西都是教导女儿的,对她们来说实用——就算不那么实用,会背这些拿去也是一个资本了,就像女孩的好针线一样,对‘前程’都是有助力的。

她全凭着手指使巧劲儿,勾挑、穿、拢合,不一会儿,两枚攒心梅的带穗络便成了。

不过一个普通的荷包用不着太格的络,话说太格的络这时候赵莺莺也编不来。一个是她现在手没有长大后的纤长灵活,需要锻炼锻炼,另一个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丝绳也打不那些好的络

赵莺莺瞧了瞧赵蓉蓉那荷包的颜,是个鹅黄的,于是挑了葱绿的丝绳。也不要像别人打络打结一样需要如何钉如何固定——对于赵莺莺来说,只要不是极繁复的那,用不着那样琐碎。

几个女孩聚在一起针线,一边飞针走线,一边背诵。

赵莺莺不知在别是怎么样,但是在赵家男女老少都是识字的,据说这是她已经过世的爷爷定下来的规矩。男孩儿简单,送到巷的蒙学馆,每年一二两银读书,不求他们靠读书上,至少学完三百千,能够识字也就是了。

不过她又不是一个真正的小孩,现在再跟着学这些,自然是容易得多。只不过是一两个月的功夫,她就已经识得的两百多字,这还是每日识字的时候不多呢!

和刺绣一样,打络打结都是女红的手艺。这里面东西门多,既有装饰的,有仪仗、旌旗、衣摆等,也有扇坠、荷包、汗巾等。也有本件的,譬如赵莺莺自己就能拿了丝绳丝线编结荷包、扇、袖等小玩意,既巧又实用。

今日黄昏时分倒是聚集了几个女孩,有赵莺莺大伯家的赵萱萱、赵苓苓,二伯家的赵蕙蕙、赵芳芳、赵芬芬,以及赵蓉蓉、赵莺莺。应该说她们这一辈的堂姊妹,只有赵莺莺的亲妹妹赵芹芹,以及二伯家的堂妹赵莲莲、赵芊芊没有凑上来。而她们三个年纪小,还没有学针线,不来也是自然的。

方婆自然看到了这

女孩一则靠娘,要是亲娘识字那就简单,跟着呗。二则靠兄弟,娘亲不识字的就看兄弟了,兄弟从学馆回来,教授给家中姊妹就是了。横竖他们也不考状元,也不如何难。

至于七岁的赵莺莺,才开始学而已。因为中间年代久远,她都不记得学了些什么。好在学的不多,她年纪又小,倒是蒙混地过去。

。孙女中年纪比较大的赵蕙蕙和赵蓉蓉的鞋脚针指倒是比她还了呢!

赵莺莺知,男读书可以去学堂,而女要么就是家里有钱,可以请坐馆的老师来家里教,要么就是家里长辈传心授。再不然,就只能没学,个睁瞎。

就连这,她不能认得全篇文字,却因为朗朗上,她跟着们混,也能背诵下来了。

赵蓉蓉在那里荷包,赵莺莺无事忙,便拿了丝绳给打络,到时候赵蓉蓉的荷包应该用得上。

赵莺莺原本并不识字——她倒是为太后绣过佛经,然而那只不过是照着来而已,她本依旧不识字,因为皇是不许女识字的。也不知是为了防备什么,或者就是女地位低贱?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