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分卷阅读519(2/2)

摸了摸料的质地,笑着:“这还是当初我陪嫁的东西呢,当时陪嫁的东西里好多,就想着要用到哪一年才能完。因为怕过时,料都选的单,或者能一直用的。现在一看果然有先见之明,打开箱才发现没用多少——平常送礼尺多,再加上每年贪图新鲜样也会买一些新的,这来来去去竟然没怎么动这些嫁妆。”

李二郎咧嘴一笑,觉得崔本这人很大气,倒是比以前亲近了很多。

中间这么长的时间,赵莺莺肚里这个孩都要生来了!她哪有功夫日日盯着这件事?等到崔本把自家的仓钞给她,她也就没再了。第二日她就转变兴趣,兴致地指挥桃儿她们从箱里翻几匹纱料

因为这是要当家主亲自去才能纳得,所以崔本这一天甚至没去酒铺,而是直接去了衙门。好在他在衙门里认识人可以队,不然看队伍的长短恐怕排上一整天都排不到——虽然衙门说家家都有,没有纳不着的。可依旧是人人争相恐后,就怕到了后面没了份额。

崔本急匆匆地从衙门回酒铺,还要给铺里的师傅伙计等人分好不同的时间放假。在铺工的大多数是青壮年男,这些人往往都是一家之主,自家仓钞自然也要自家去领。好在他们的家人已经提前过去排队了,他们估摸着时间,最后关去换一下人就是。不然崔本这里还真摆布不开。

收好银的第二天,扬州衙门就放风来了,各家各可以拿籍去衙门排队钱纳仓钞。因为这仓钞非同小可,油很厚,所以不让坊中间牌长甲长等人过手,一律都从衙门走。

平常人称呼其实很少用到名字,直呼姓名本也是一很不礼貌的行为。那些读书人起了字号,平常都用字或者号称呼。普通小老百姓没有字号,可也不会称呼名字。长辈自然就用各敬称,至于同辈多称呼‘哥’或者‘’,这是无论年纪的,哪怕对方年纪比自己小,一般也这么称呼。赵莺莺不知家里常来往的李二郎姓名,这很常见。

赵莺莺是时候看到这张借据的,这也是她第一次看到借据。她当初在家的时候只有刚开始家里比较困难,但就是最困难的时候家里也没有借过钱。后来家里境况好转,借钱的事情自然就更不用提了。

桃儿和小庄把翻找过的箱重新恢复原状,这才笑:“

仓钞和盐引的事情赵莺莺没有再,实际上等到仓钞换来盐引,再从盐引变成钱,中间是有一段时间的。不然李二郎的借据也不会说是要等到秋日才还钱了,这是的预计。早的话夏天就能拿钱来,迟一些的话就得等到秋天才能还钱。

随便议论了一番,然后就小心地将借据收了起来。借据可是很重要的,说这是一千两也没什么问题。赵莺莺将借据叠了叠,最后和自家房的地契放在了同一个上小锁的匣里。至于匣则是了上大锁的柜里,尽量保证安全。

细细研究了一番,笑着:“原来李二哥真名要李云守...竟是才知。”

也是李二郎要加的。照他的说法,既然都写了借据了,一利息不加不像样,于是执意如此。倒是那中人笑:“就你们二位省事儿了,一般人为了利息是多少得打起来,二位倒谦让!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