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旧时王谢 第14节(2/3)

王琅在心里慨,又听他:“在座都是年轻俊彦,适合相互认识,不要因为我在场而有所拘束。琳琅自幼不凡,却不能让世人相见,我内心一直以为憾,这次上天有意成就她的功名,消除这份遗憾,所以特地介绍给大家。长豫既是兄长,人又晚至,就劳累一些为琳琅介绍吧。”

司徒府用于会见外客的前厅有时也会用来内集侄,王琅参加过几次,对地方并不陌生。

他已经来建康了啊。

王悦应:“固所愿也,哪里会劳累。”

谢尚大约也是无语,隔了一下才委婉:“司徒府酒醉人,彦且少饮些。”

王悦上那让人想要亲近的气质就是继承自他啊。

王琅:“?”

王琅收起笑容。

两人说话声音低,只有王琅耳力好,隔了十几步也听得一清二楚,王悦径直带她走到王导面前见礼:“与琳琅说话,不知不觉误了时间,还请阿父见谅。”

笑,住她的肩,为她将衣服整理平顺,声音依然不疾不徐,带着世家天生的从容气度:“阿父命我领山山赴宴,而山山把我留到现在,所以我们现在过去。”

然后就听到谢尚边的年轻士人倒了一气,凑过去对谢尚小声:“她在对我笑呢。”

除此以外,她不可避免地注意到,晋人对风貌姿容的追求确实比任何朝代都烈,在座竟连一个容貌中上的没有,全是看着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的类型,又以王濛、谢尚两人最为众,一个轩轩韶举,一个佚艳丽,共同平分了窗外的

她看着太原王氏的王濛转动麈尾,开始娓娓清谈,同时搜寻记忆,发现这几人虽然年轻,但除了似乎早卒的袁耽,其余四人日后不是当世名士,就居要职,可见王导识人真的很准,选人也很费了一番心思。

王琅眉梢微抬,向他扬起一个笑容。

何充对面是太原人王濛、王述,两人都因为世家太原王氏而被王导征辟为属官,王濛担任司徒掾,王述担任中兵属,年龄均不过二十

情况大抵与王悦昨日所言相符,王导设宴邀请的均是与王家走得较近的年轻人。王濛、袁耽、谢尚都有不拘小节、率放达的名声,不会因为与女同席而觉得受到侮辱。何充倒是格偏向严正,但他与王琅在御亭相识,亲见过她治军事亲,对她十分欣赏,王述则生沉静寡言,一般不太表达自己的看法,于是宴会继续向下行。

两人之下是被谢尚称为彦的陈郡人袁耽,苏峻之中留在建康,被王导任命为参军,说服苏峻将路永放走王导以及王导的长、次一起离开石城投奔西军。谢尚则不用王悦介绍,王琅已十分了解。

晋人的清谈通常是主持者一个题目,参加之人据题目发挥自己的理解,各自几百言的阐释。他人如果对阐释的内容有所疑问或反对,则等对方阐释完再提自己的想法,双方展开辩难。

他如今年愈五十,痼疾缠,但看上去神和气都很好,仿佛只有四十多岁。王悦走到他边以后,他更是整个人都愉快和畅起来,对王琅说话时目光温煦,态度亲善,令室外的拂到室内。

王琅其实已经准备好会受到冷遇或者刁难,却没料到事情会展得如此顺利,仿佛席间多了一个女并没有值得奇怪之

这样的清谈当然是很消耗脑力的,一讲完,众人都有些疲惫,侍奉在侧的婢女上前为众人添酒添茶。

此刻厅中与王家内集侄时差别不大,人数还更少些。王琅一扫去,除了坐在主位上的王导,左右两列加起来不过五张席位,其中就包括王琅在东郡见过的庐江人何充,以及谢真石的弟弟谢尚。



便为王琅一一介绍在座众人。离主位最近的是给事黄门侍郎何充,他和王悦都是五品官,但地位上比王悦的中书侍郎更一些,不在司徒府属官之列,只因与王导亲近,又在东郡与王琅有过往,特地前来参加这次集会。

王悦看了看厅外,转看向王琅,忽然对她一笑。

今日是她第一次正式参加独属于士人们的雅集活动,赴宴时间的早晚可以视为王家决意推重她的力度,王导竟然把这份权力下放给了他的长王悦,完全信赖他的判断,说明王悦在王家的地位比她原先以为的更为重要,已经是王家实质上的主事人之一,从他平日里温和近人的态度真看不来。

“……”

王琅心中对这位兄长有了另一层认识,表面上收敛起多余神情,拿晋人推崇的平静:“有劳兄长带路。”

王琅听了一会儿就发现这清谈不唯独考验学识,阐释者的风姿仪态、语音语调、辩论技巧都很重要,一旦说得长了或是探讨到,只听一次很难立刻掌握对方的意思,寻到破绽,即使理并不尽善尽,也可能胜过对手,和战国时代诸百家以及诸侯王国使臣之间的辩论有相像。

王导笑:“我和你阿母每次见琳琅都舍不得放人走,何况是你呢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