搭桥板相连,有人上来与顾周氏商议事情,汇报一些查账的准备。
譬如祯娘手底下的三个伙计,苗修远、宋熙、刘文惠三个。没有一个是苏州的,可是都下去玩儿去了。苗修远本不愿意
去,但到底是伙伴相邀,不该总是拒绝,于是也跟着
去走动。
原来货票售
后,许多人并不
上兑现,而被当作礼品券送了人。还
现有钱人一下买许多饼券存在那里,需要送礼时就用几张,想吃酥饼了就拿券去换。这样还有个好
,糕饼这样的东西可不耐放,这
法
减少了存放
半日也就是极限了,毕竟他们还赶着去太仓事,要是想多多停留,只能等到回程的时候了,那时候不忙。因此祯娘都没下船去,她以前不晓得来过多少回苏州了,并不需急急忙忙地看一回。
就在这每日读书和学着新东西的时候,不知不觉竟然就到了苏州州城——太仓自然也是苏州下辖的县城,到了苏州,却不能说到了太仓。
这本来是拖延之法,谁都知着打的白条数目,到了时候若是都来取货,糕饼铺
哪里拿得
来。这时候店主人都绝望了,但是
乎意料的是,到了日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人来取这些糕饼。
祯娘也在一旁听着,这样的事情和她常有的奇思妙想没有任何关系了,非得是勤勤恳恳严谨事不可。她
一次全程知
是怎么回事,尽心尽力地听着,直到完完全全了解。
这些东西说来是很有趣的,民众就之叫货票
,顾名思义是用来拿货的。凡是买下货
却不急等着使用的就可以拿票不拿货,只等着日后再来拿。
不过祯娘叮嘱了将离:“把这件事记下来,回程的时候要在苏州停驻,我要记得给玉浣
她们各买一些礼品。昂贵的不好
手,最好就是一些苏州特产了。譬如那些香扇、香袋儿、
笺等。”
这东西起源于一家糕饼铺,说是那家
的酥
饼味儿极好,供不应求。店主无可奈何之下收取了糕饼钱,然后用自己的私章盖在一些‘欠条’上,表明欠多少盒糕饼,约定到期之后顾客来取货就一定有货。
不要说苏州风光多好,祯娘只是在船上呆着罢了。等到傍晚就见几个伙计账房回来——家在苏州的明日早间才会赶来,其余去闲逛的这时候就回来了。
苏州是自古江南名城,风光自然十分看的。不过顾家这两艘船并没有停驻的意思,只是放了半日假,让家在苏州的几个伙计账房回去看一看罢了。顾家本就是在太仓的生意,招来的伙计账房有许多苏州人一
儿也不奇怪。
这样叮嘱并不是祯娘不把玉浣她们放在心上,以至于带礼品都会忘记。只是这一回回去事情可多,若是一个不小心忘记了,那真就不知如何是好了。实际上大家门里的太太小
,
边多少事情,样样都记得可
不到。但是事情最后滴
不漏,这就是因着贴
丫鬟给帮忙提示。这是将离常常
的,不要多说
就记在心里。
祯娘让丫鬟请三人过来,她本意是想与三人说些关于火柴生意的事情,只是三人到了,手上拿着的东西反倒引起了她的兴致。那是一些绿绿的纸张,印刷也颇为
,这东西祯娘也见过,因此一
就知
是什么,当时就
:“怎么买了这货票
?又不常在苏州,中间不知
行情,必然会亏银
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