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分卷阅读391(2/2)

祯娘将这个堪称宏大的计划当众陈述,虽然她已经可以使用了平淡无奇的语气,中间所的事情也是平铺直叙而来。不要说比较那些擅长抖包袱,提起听者兴趣的说书先生了,就是齿伶俐些的普通人也不及。

这样看来,就可以清楚地知本朝初年的纸钞泛滥到了什么程度。而纸钞泛滥必然带来贬值——在洪武三十年,一两白银可以买四石米,如果用宝钞买,却要十贯。□□死后,大明宝钞的贬值程度日甚一日,到明宣宗的时候,一石米、一匹棉居然要宝钞五十贯。正统九年,一石米已经需要一百贯。从此到今圣之前,大明宝钞兑换铜钱,一贯基本上没有超过两文。

趁着这一次的机会,祯娘郑重地与手底下的掌柜,以及合作伙伴第一次谈了自己这个一直没有说来的计划——这些人以后和她就是要一同奋的人了,这件事当然需要他们的帮助,她不可能一直瞒到事情尘埃落定那一天。

但在这些成日和银钱打,把钱、赚钱、利用钱得到钱当作真正乐趣的人看来,她说的这些话就是世上最有趣,最令人血脉偾张的话。只听祯娘最终总结:“赚钱上不用担心,如今投去的再多,也能赚回来。以我们这些兴业钱庄东家的家,以及占据兴业钱庄的数计算。将来发钞少说能拿三千万两银,就算保守一些发钞,对半了发,只发六千万两的,那也——”

又譬如,单纯以朝廷为后盾,作为信任,却没有准备金——就连钱庄开存单、银票等都知不能把钱全去,需要保底放一些,这是为了防范挤兑等问题,也是在危机之中依旧让百姓信任。

另外,还有宝钞常常没有一准备,凭空市场。以及宝钞防伪的能力不足,经常有私人印刷作坊仿制等。这些都是破坏了宝钞的正常市场,一步摧毁了宝钞在民间存活的希望。

在这一上,元代发行的宝钞都要到更好,当时筹划宝钞的人是个明白人!元初发行的纸钞‘中统钞’建立了一‘丝银本位’制度。规定丝钞每一千两,可以兑换五十两银,而元朝廷主要以银及少数的金,还有其它有价值的品作为准备金,以供纸钞持有人兑换。百姓以纸钞兑换,只需扣除一定比例的费用,便可换到银或其它货品。

之下。

总之就是这些宝钞曾经犯下的错误,祯娘都会引以为戒就是了。而除此之外,她要的事情还多着呢,绝不是避开这些就足够了——更重要的是她输不起,朝廷这件事,可以一错再错,哪怕最后都没有对过,那也不要。若是真能好不容易能够自己这件事,那么中间只要行差踏错一步,之前的努力就要全付诸。朝廷,以及那些对她虎视眈眈的对手,绝不会轻轻放过她的。

有这样的规定在,百姓也确确实实随时可以用纸钞兑换到‘通货’,自然格外相信朝廷发的纸钞,以至于元代纸钞比本朝纸钞行地多,也并没有演变成恶政。但到了本朝却是倒退了一样废除了这一项,为后来宝钞的崩溃埋下了一个源。

祯娘摊手的手势,没说完的

除此之外,朝廷也不回收已经发的宝钞,这样市场上宝钞其实是连年增多的。本来就对宝钞没什么信任的百姓因此就更加不信任宝钞了,这其实是一个恶循环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